网站最后更新日期:2022年3月25日
欢迎大家来到畅想资源 AREFLY.COM! 个人网站(中) 个人网站(EN) 更多联络方式
×

使用Mac OS的感受

今天在「威鋒網」上看到了很好的一篇文章講述Mac OS對使用者的感受,所以我也把它轉載過來,供大家參考

不需要保存按鈕

我們從一開始接觸電腦的時候就被老師灌輸著這樣一種習慣:「保存、保存、保存」,保存所有你明明還沒有做完的事。你文檔打了一半,最好點下保存;你插入一張圖片,最好點下保存;你暫時沒有思路,最好點下保存...最後你在文檔上點了 100 下,90 下都用來保存。不是你想點,而是你不得不點,因為如果你沒點,那對不起,內容可能丟失,然後軟件會告訴你,「我給你恢復到上次保存的地方」

為什麼要我來做這些事?!微軟的 Office 很早就有自動保存的功能,但我們還是習慣時不時地敲一下保存鍵。我們想想平時在紙上寫文章的時候,難道有誰寫一句話還得跟信紙說一聲,「你給我保存一下」?!這是很不自然的操作體驗,它使我們無法專注於內容本身

OS X 給我的感覺是,保存按鈕少了許多。 這篇文章是在 Pages 裡面打出來的, 不只 Pages,在 Safari 瀏覽器、備忘錄、Keynote 演示文稿... 絕大多數應用程序中看不到保存按鈕,你更改了一份文檔,你的改動就被時光機保存下來,這樣如果你需要,你可以回滾文檔到任意時刻。系統設置的菜單底下也少有確認鍵,你更改了一項設定,立刻就能看到效果

我們需要保存,但不需要一個寫著保存的按鈕

簡單直接

在絕大多數操作系統,軟盤是 A: B:,硬盤是 C: D:,光盤是...我們有沒有想過,為什麼一定要有 A: B: C: D: 這樣的概念?OS X 沒有這些。軟盤是一個文件夾,硬盤也是一個文件夾

OS X 有一個功能叫做「AirDrop」,即在沒有任何網絡連接的條件下,兩台 Mac 通過自身的無線網卡建立連接傳送文件。很多人會說別的操作系統好像不行吧?其實也是可以的,只不過你得先了解無線網卡的兩種連接方式,使用哪種網絡協議,以及如何在每台電腦上設置 IP...

我們在面對復雜設備時,首先會懷疑自己的愚蠢。但我們有沒有想過,這麼多概念,難道都是必須的嗎?簡單直接是一種哲學,通過更少的概念、更簡化直接的操作,用戶就能更少受到打擾、更專注於自己要做的事

設計為先

「設計」不僅僅指硬件設計,更包含著交互設計。設計遠遠不止關乎於外觀,而是從整體著眼,重新思考其在不同層面發揮的作用。歸根結底,設計決定了體驗

我們經常討論一個詞叫做「人性化」。什麼樣的設備才算是人性化的設備?

不少操作系統都有這樣一種規則,那就是我必須先關閉某個文件才能對它重命名。這看似天經地義,不少計算機教師從第一節課就開始教你,「用完文件要關,關了才能改名。」為什麼要這樣?老師會告訴學生,因為它在內存裡,內存有保護機制...實際上,這種設計是不自然的,類似於必須先吃完西瓜才能說話一般,在用戶看來非常奇怪。在 OS X,文件開著照樣可以改名,有人認為這是得益於 Unix 對內存的管理方式,有人認為這是得益於人機交互設計,不管誰對誰錯,總之它為用戶帶來了方便

經常有這樣一種情況,我開了一個窗口在前面,然後它把我的瀏覽器窗口擋在了後面。在 OS X,我不必把瀏覽器點到前面激活窗口就可以直接翻動網頁。我在網上看到一段文字想把它保存下來,不必新建文本文檔再拷貝粘貼進去,直接選中這段文字拖拽到桌面上,完事。我全選了一個文件夾底下的所有文件,然後粘貼到一個文本文件裡,OS X 會自動為我創建一個列表,裡面是這個文件夾下的文件清單。我可以用截圖功能截取屏幕的任意位置,並且如果截到一半發現起始位置不太對,只要按住空格鍵就能直接調整,不必從頭再來。我在 Spotlight 中搜索文件瞬間就能看到結果,如果搜索 3+2,直接就會顯示 5...

Mac 用久了會發熱,風扇轉起來會很響。但是此時一旦我打開語音識別,就會發現風扇突然不轉了,變得非常安靜,等到我說完話,風扇才又再次響起。設計就應當是如此細致,因為意味深長與歷久彌新之美,蘊含於簡約之中,於清晰之中,於高效之中。真正的簡約遠不止是刪繁就簡,而是要在紛亂中建立秩序

軟件不僅應該有強大的功能,更重要的是要有連貫統一的細致體驗。而這又談何容易,你需要有近乎痴迷的專注和熱情,才能讓所思所想遍及細微之處。也只有如此,你才能創造出含蓄而又善解人意的交互方式,才能在人們所熟知的操作裡融入更多創想

數字中樞

幾乎所有現代電子產品都有雲計算的影子,但有誰能把雲計算說清楚?這個詞已經泛濫了,商家用它來包裝自己,它無處不在,卻無人可知

不少人聽說過各種網盤。一不小心,網盤也成了雲計算的應用了,連許多校園媒體網站也搞了個「雲U盤」。平心而論,網絡硬盤好用嗎?不好用。為什麼?因為它把簡單的事情復雜化。我打開瀏覽器,輸入網址和賬號密碼,然後再在並不友好的界面下打開層層文件夾才能找到我存儲在網盤上的文件...

雲計算,不是讓你瞎算。用戶想知道:雲計算,與我何干?

當被問到這個問題時,喬布斯用一句話表述道:

「iCloud 將你的內容存儲在雲端並通過無線推送到你的其他設備。」

就是這麼簡單。我不再需要了解「雲」中基礎設施的細節,不必具備相應的專業知識,也無需進行直接控制。「雲」的真正優勢在於,它能夠將我的所有設備串起來協同工作,讓事情變得簡單。在 OS X,我清楚地看到了這種設計思路。iCloud 嵌入幾乎所有應用程序當中,我在手機上拍張照,這張照片將自動出現在我的 Mac 上,而且不僅僅是出現,Mac 直接把它放進了應該放的圖庫裡、甚至認出了照片上的人是誰;我在 Mac 上記下了一串電話號碼,手機上會同步更新...所有這一切構成了平滑、一致、連貫的體驗,這意味著,用戶可以徹底拋棄 U 盤和數據線

為什麼 iCloud 如此便利,網盤卻被不少用戶拒於千裡?

一朵「雲」是否有用的關鍵在於,它能否成為數字中樞

我有許許多多的智能設備,手機、PC、平板電腦...它們各自有著不一樣的用途。我用 iPhone 發消息,用 iPad 看網頁,在 Mac 上寫文章,這些設備上的信息如何保持一致?同步。與誰同步?數字中樞。在 iCloud 以前,蘋果設備的數字中樞在電腦上的 iTunes,我的手機平板最終都要通過數據線與 iTunes 統一資料庫。這很不方便:如果我在手機上拍張照片想在 iPad 上看,就必須得反復插拔好幾次數據線才能進行設備間的同步。這也正是雲技術的用武之地:一旦將數字中樞遷移到雲端,我們就能真正擺脫 U 盤和數據線

從雙卡雙待到雙系統

前幾年,手機上流行一個詞叫做「雙卡雙待」。我不知道這一招是誰想出來的,一部手機,插倆卡,弄倆號;接電話前先想好,哪個號打來的,應該拿哪個號來接...

這幾年,電腦上流行一個詞叫做「雙系統」。一台電腦,裝兩個系統,換著用。更有技術宅費盡努力在手機上搞雙系統再向普通用戶宣揚他們的先進成果...技術上這沒有錯,但用戶要的絕不是技術。換句話說,這絕不是日常用操作系統的理想形態

「我認為有些產品很混亂,擁有多個操作系統,多個用戶界面,與我們的簡約風格背道而馳。沒有任何人想要這些亂七八糟的破玩意兒。來回搗鼓操作系統和用戶界面,這絕對不是顧客想要的」

這是蒂姆·庫克的一句話。遺憾的是,這種代表用戶的聲音正在減少。不少技術宅看不起普通用戶,他們認為「最好所有人都來編程」,他們關心那些最復雜最邊緣化的設置,忽視設計原則和使用體驗。這本身沒錯,人類需要技術專家,但問題在於,世界上不能全是工程師。用戶需要電腦,但絕不是為了修理它才買它回來。設計者首先要明白這樣一個問題:「你想讓用戶怎樣感受?」

幾十年來,一些知識淵博的人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想要使普通人理解技術。最後他們終於明白——讓電腦更加有用的真正秘訣在於,讓技術隱形

閉源不閉塞

最近,我身邊不少人裝了雙系統,絕大多數都裝有 Ubuntu Linux,然後嘗試著將日常工作遷移到 Linux 上來。Windows 用得好好的,干嘛折騰這個?答案五花八門,有的是為了科研軟件編程需要,有些是因為 Linux 名聲耳聞已久,有些是為了彰顯高端...絕大多數都會加上這樣一句:「因為 Linux 開源,我支持開源操作系統」

這是一個永遠爭論不休的話題:開放,還是封閉?

開放的好處顯而易見,但是對於封閉,不少人存在偏見。在大眾心裡,「開放」總是比「封閉」聽起來舒服一點。我們總是提倡開放,進而封閉的東西就被視為不思進取、就被視為自我陶醉。這有一定道理,但問題在於,你不能拿我們評價改革開放的思路來評價操作系統

我曾經在開源項目上投入很大精力。安卓設備上有一款開源播放器叫做 Rockbox,使用自己的模塊軟解無損音頻,效果極佳,但由於其是跨平台軟件,界面完全以列表呈現,復雜至極。我曾經為之撰寫了很長的介紹性文章(現在應該還能搜得到),也曾經忙到凌晨一兩點為之編譯新版本...最終我還是放棄了在這方面的投入,因為難以推廣,得不償失。我身邊幾乎所有人都在試用之後「果斷刪除」了,因為「太難用了,即便它音效很好」

操作系統的目的是為了帶給用戶絕佳的體驗。開放和封閉都有可能帶來這種體驗。仔細想想,差不多每一項 A 操作系統上的功能幾乎都能在 B 操作系統上迂回實現,只不過步驟不同,有的簡單有的復雜,不管 A 或 B 是開放還是封閉。而用戶評價 A 和 B 誰好誰差的標准是,誰更簡單。Linux 很強大,絕大多數伺服器依賴它來運作;用 Linux 也沒錯,完成任務各有所需。我要質疑的是不少人「為用 Linux 而用 Linux」,這不但不能發揮操作系統的潛力,還會讓你大費周折

OS X 和 Windows 都是閉源的,Linux 是開源的。為什麼封閉的東西反而比開放的東西更受歡迎?因為我們喜歡簡單。決定操作系統好壞的關鍵不是開放與否,而是你要用它來干什麼,它能不能被稱為「日常用操作系統的理想形態」

後 PC 時代,這種爭論還將繼續...

人脈和信息流

操作系統必須兼顧人脈和信息流,移動設備更是如此。在 OS X,我注意到這方面的專門設計。通過將 iMessage 無線短信和 FaceTime 視頻電話引入桌面,人脈就可迅速建立,而通知中心又將所有信息彙聚一處,避免了每個軟件使用不同的消息提醒方式給用戶帶來的打擾。這些設計源於 iOS,現在又「Back to the Mac」,是非常成功的範式

日常用操作系統的理想形態

你可知道那沒有任何你想要的軟件,但卻運行穩定堅如磐石的 Linux?你可見過各種安全管家安詳地躺在角落裡,但卻難以抵擋那層出不窮的廣告、彈窗、木馬的 Windows?如果讓你選,你會選哪個?

讓我選,我都不選。因為前者不是日常用操作系統,後者不是理想形態。操作系統真正的作用如同宇宙一般,它建立簡單的規則,然後讓世界演化。不是越多越好,也不是越少越好。多,不一定是強大;少,不一定是簡潔

每件事你都忙著做,哪一樣你又能做到好?

原作者的總結

幾年前一位清華退學博士寫了一篇文章叫做『完全用 Linux 工作』,一石激起千層浪

「完全用xxx工作」本身沒什麼不妥,但要看你的工作是什麼。我們一般用微軟 Windows,攝影師設計師經常使用蘋果的 OS X ,剩下還有些人確實可以「完全用 Linux 工作」,你總不能說人家是錯的。問題在於,如果你拿出來為它做宣傳、向別人推薦,那它就必須適合普通用戶、適合大多數人。換句話說,它必須稱得上是「日常用操作系統的理想形態」。而到如今,Linux 並未為個人用戶作太多考慮

Mac 之所以是 Mac,OS X 功不可沒

版权信息

本文转载自“OS X 给我的思考”,并由“超级efly”整理(原作者版权所有

历史上的今天

2014年:WordPress免外掛純代碼設定SMTP郵件伺服器教學(61条评论)

觉得这篇文章有用吗?分享一下让更多人受益吧!

© 版权声明:本文章采用“姓名标示-非商业性-相同方式分享 4.0 国际(CC BY-NC-SA 4.0)”于“”发布,转载时须以相同方式发布并注明“原文链接”!

本文固定链接:https://www.arefly.com/something-about-mac-os/

本文章由“超级efly”于2013年08月10日发表于“电脑”分类

你可以发表评论,并在保留原文地址及作者的情况下引用到你的网站

转载请注明:使用Mac OS的感受 | 畅想资源

关键字:

如果您对本文有任何疑问或建议,欢迎发送邮件至yifei@hesyifei.com(或通过其它途径)联系我们,谢谢!